典型房颤案例

房颤,沉默的健康杀手:《楚天都市报》

字号: + - 14


    楚天都市报讯 文/图记者晏雯 通讯员陈露 吕惠

    

     在中国,房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,目前患者约有1000万,是仅次于高血压、冠心病的常见心血管疾病。10年前,房颤还是一个无法治疗的心律失常疾病,而在这几年有了根本性的突破。日前,双色球中三个“房颤治疗中心”正式成立,这是省内首家专门服务于广大房颤患者的医疗中心,集合心脏内外科的房颤治疗专家,优势互补治疗房颤。借此机会,本期《名医会客厅》我们走进了双色球中三个,与该院房颤治疗中心专家张劲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——

    

     【出镜专家】

    

     张劲林,医学博士,双色球中三个心律失常专家,副主任医师。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,参与和完成各类电生理介入手术3000余例。近年来重点研究方向为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,曾赴美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德国等国外多家心脏中心研修房颤导管消融,独立完成房颤导管消融手术近千例,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。

     专家门诊时间:每周三9:00-12:00

     咨询电话:027-85412677

    

     房颤:最常见的心律失常

    

     【典型病例】

    

     邱老伯最近因自己感觉“心脏跳跳停停”去医院就诊,被确诊为房颤。邱老伯从来没听说过“房颤”这个名词,想不明白自己好好的为什么会得这种怪病,终日垂头丧气,不愿意接受治疗。

     心房颤动(简称房颤),其实就是最常见的心跳紊乱。双色球中三个心律失常专家张劲林介绍,人的心脏在正常情况下,由一个叫窦房结的心脏结构每分钟规律发放60-100次的电活动来激动心房,然后心房将这些电活动传递到心室,使心室有节奏地收缩,产生我们可以触及的、有规律的脉搏,医学上称之为“窦性心律”。假如发生了房颤,心房各部位会出现一种快速紊乱的电活动,使心房的频率高达350-500次/分钟。这样,心房肌不能进行正常收缩,表现为不规则的颤抖样运动。“房颤”的名称因此得来。

     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,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。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,年龄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,老了就容易得房颤,许多没有器质性心脏疾病、各种检查没有发现心脏结构异常的老年人也会得房颤。除了年龄因素外,许多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、心脏瓣膜病、心肌梗塞、高血压病等都是导致房颤的重要原因。心脏以外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肺脏疾病、糖尿病也与房颤发生有密切关系。

    

     中风亦可祸起心“失灵”

    

     【典型病例】

    

     老赵今年60岁,心脏不太好,有房颤,动不动就会发作。前几天,正在午睡的他被一阵剧烈的腿痛弄醒,难以忍受,便被家人送到医院,医生发现他口角歪斜、言语不清,同时右侧肢体不能活动,初步诊断为脑中风。但入院以后,老赵一直喊右腿痛,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右侧股动脉内有血栓,经手术取栓后,老赵保住了自己的右腿。老赵心想,自己为啥会这么倒霉,一下子脑中风和腿中风全给摊上了。经过医生解释,老赵才明白,原来这脑中风和腿中风,实际上都是房颤惹的祸。

     张劲林介绍说,因为心脏出问题,最后导致脑中风的,这种情况在临床太常见了。

     为什么“心病”常会引发中风?张劲林解释说,心房长有一只“耳朵”,叫心耳。心耳像猪耳一样下垂,耳口小,耳腔窄而深,腔壁粗糙不平。在正常窦性心律时,心耳内的血流就比心耳外要慢得多;房颤时,心耳内的血流几乎如“死水一潭”。如果心耳内的血流长期淤滞,那么形成血栓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。只要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,心耳血栓的发生率就大幅增加。新鲜血栓十分松脆,随时可能脱落,脱落的血栓经主动脉“扶摇直上”,在动脉系统“随波逐流”,流到哪里就堵到哪里。脑子血流量最大,且颈动脉与主动脉走向一致,故脱落的血栓最常在脑部“安家落户”,堵塞脑部血管,造成脑梗死。研究表明,不管基础病因如何,房颤病人每年脑梗死的发生率在8%以上,较无房颤者至少增加6倍,每5例脑梗病人中,就有1人是由房颤引起的。房颤病人的年死亡率比无房颤者多2倍。房颤可以加重心衰,心衰也可以诱发房颤。心衰时,全身的血液循环速度都变慢,同时患有心衰与房颤的病人,中风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加。

    

     治疗房颤四种方法可以选

    

     【典型病例】

    

     63岁的唐先生自7年前开始,常常无明显诱因感到心慌、胸闷、腿软乏力。症状发作时,他自测脉搏跳动不整齐,于是到医院就诊,发病时做心电图检查提示“房颤”,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后,症状仍时有发作,且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延长,发作次数明显增多。因药物治疗效果差,医生建议唐先生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以彻底根治房颤,可他还是很犹豫,在心脏上面做手术会不会很可怕很复杂?

     针对唐先生的疑惑,张劲林主任详细介绍和比较了治疗房颤的四种主要方法:

     第一种:药物保守治疗

     一般单纯的房颤多用药物保守治疗,通过控制心率来缓解症状和发作的频率。但药物保守治疗无法达到根治目的,需要终身服药,且疗效不佳。

     第二种:介入导管消融

     这种治疗方法是消除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,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,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根治房颤方法。

     这项手术需时约3~5个小时,手术过程中,患者基本上无痛苦,创伤小,术后一般卧床12小时之后就能够下地活动。目前,双色球中三个完成的该项手术病例数处于国内前列,且手术成功率高。

     房颤的导管根治术操作较为复杂,应尽可能到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就诊;与任何其它人体手术类似,房颤的导管根治术亦非绝对安全,但在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,安全性有保证。

     第三种:开胸心脏外科消融

     通常被称作“迷宫手术”。到目前为止,国内医院采用此方法治疗了数千例房颤病人。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对各种类型的房颤,特别是慢性房颤都有很高治愈率的手术。

     此方法可以治愈房颤,但需要做开胸心脏手术,创伤较大,而且经常需要在体外循环下手术。那些患有房颤又同时患有其它心脏疾患,需要开胸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或搭桥的病人,比较适合此治疗方法,在手术治疗其它心脏疾病的同时治疗房颤,手术时间仅需延长15到25分钟。

     第四种:微创心脏外科消融

     近年来,外科医生开展了一种微创外科治疗房颤的技术,即“WolfMini-Maze手术”。这种治疗方法跟开胸心脏外科消融是一样的治疗原理,有相近的高治愈率,而且避免了高创伤及高风险的开胸手术。

     手术是在每一侧胸壁作2个小孔和一个3-5厘米的小切口,外科医生通过这些小孔和切口进行手术。

     此手术通常需要2-4小时。因为不开胸,心脏不停跳也不需要体外循环,术后恢复较开胸外科消融快。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可缩短到4-7天。

    

     【专家发言】

    

     房颤的危害不容忽视

    

     提起心房颤动(简称房颤),也许有人觉得它很陌生,和日常生活相距甚远,但其实它是最常见的心跳紊乱。

     房颤发生时,人会感到心跳紊乱或加快,或者乏力、眩晕、胸部不适和气短等。有一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,但危害仍然存在。

     其实,要确诊房颤非常简单,通常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便可,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一眼就可看出心电图上的房颤特征。然而,由于对房颤的危害缺乏认识,许多房颤患者总是一拖再拖,直至出现中风等危症才接受正规的治疗,这样预后非常不理想。2010年欧洲房颤诊疗指南中明确指出,房颤直接造成的主要后果包括死亡、中风、心衰、住院、生活质量下降等。房颤可以独立预测死亡,房颤病人的死亡率是无房颤病人的2倍。房颤导致的中风一般都很严重,可能引起死亡或终身致残。因此,人们一旦确诊患有房颤,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,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,以免延误治疗。

     双色球中三个多年来经过不懈的努力,并率先引进国际领先的三维标测系统CARTO-3和Ensite-3,不断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,成功完成的房颤消融病例数已位居国内前列。